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風俗”是極大的事情。它是由一個國家民眾的文化追求、價值認同所形成的總體風氣。
宋代有個很有名的學者叫樓鑰,他說:“國家元氣,全在風俗;風俗之本,實系紀綱?!憋L俗敗壞離亡國就不遠了,風俗好了就好像一個人元氣充盈,非常強勁,這個國家就有前途。
刑罰不能替代道德引領
古人認為,治理一國之民首先要靠道德引領?!抖Y記·禮運》中說:“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币馑际侨绻粋€國家“刑肅”,即刑法非??翢?、非常嚴厲,而風俗又非常凋敝,這個國家民心是不會歸向的,這種出了毛病的國家叫“疵國”,這種統(tǒng)治方式不能長久。
要把好的教化推廣開,是個很艱苦的工作,要到各個州、各個縣、各個村子里去深耕。兩漢政府有一個很明確的理念,一定要選學問和德行兼優(yōu)的人來做,這些人要有人格魅力,是社會風俗的引領者。
我們舉韓延壽治潁的例子。潁川在今天河南禹州一帶,一些豪門大族在地方上形成了很大的勢力,他們還彼此惡斗,地方上不得安寧。
政府一開始派趙廣漢去做太守,這個人行事果斷,到任后鼓勵民眾互相檢舉揭發(fā),甚至采用一些權術挑動當?shù)貦噘F之間的矛盾,然后快刀斬亂麻,抓一批、殺一批,很快把局面搞定了。
這種完全靠刑罰治國的方式是有問題的,因為人的價值觀、人生觀,是這種治理給不了的,完全靠刑罰治國不能長久。后來政府派韓延壽過去,他到潁川之后,約見20多名德高望重的長者,討論如何施行道德教化,達成共識。然后,他在當?shù)剞k學校,學習禮儀,敦厚倫常。例如,行成年禮,旨在讓每個成年男子明白自己對家庭、社會負什么樣的責任。再如婚禮,讓大家明白家庭如何建設,才能“合二姓之好”。這些禮儀形式非常溫和,非常典雅,為民眾喜聞樂見,推行多年之后,這個地方風氣完全改觀了,好到連壞人都不敢進去。由此可見,兩種治理的方法帶來的后果完全不同。
鄉(xiāng)約有利于導俗維風
宋代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最多,文化最繁榮的時代,不少知識精英意識到,要做到天下大治,就要在鄉(xiāng)村移風易俗。陜西藍田縣呂氏四兄弟,為敦化民俗訂立《呂氏鄉(xiāng)約》,規(guī)定“同約者,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意思是在道德上、在從事的行業(yè)上,要互相鼓勵;發(fā)現(xiàn)對方有過失要及時互相規(guī)勸,別讓它惡化;以禮俗相交,出現(xiàn)患難時要互相體恤?!秴问相l(xiāng)約》的出現(xiàn),是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中國民間開始自發(fā)地移風易俗,標志著中國鄉(xiāng)村自治正式開始。
《呂氏鄉(xiāng)約》不僅影響中國,而且影響到了海外。10多年前,我訪問韓國慶尚南道,發(fā)現(xiàn)那里有一個縣也叫藍田縣,他們在朝鮮時代就接受了《呂氏鄉(xiāng)約》,出于向慕之情,將原有的地名改為“藍田”,并且世世代代按照《呂氏鄉(xiāng)約》的要求生活,至今猶然。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哲學家,他曾經(jīng)在江西的南安、贛州以及福建的汀州、漳州這一帶做巡撫,他非常重視社會教育,所到之處熱心地創(chuàng)辦書院。當時贛南的民風很差,王陽明認為民風不好是由于缺乏教育,一出問題就抓人,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受藍田《呂氏鄉(xiāng)約》的啟發(fā),他制定了《南贛鄉(xiāng)約》,提了16條移風易俗的措施,具體且有很強的操作性。
王陽明深知,自己作為地方長官,一定要為民表率,要求民眾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他在衙門前面放了兩個箱子,一個上面寫著“求通民情”四字,征求百姓對全社會的意見;另一個上面寫著“愿聞己過”四字,請百姓為自己提意見。這就是中國人平常說的,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樣子。當?shù)氐泥l(xiāng)風民俗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被改善的。
全國各地有很多著名的鄉(xiāng)約,歷代學者對鄉(xiāng)約所起的作用都給予高度評價。比如清代賀瑞麟就說,“鄉(xiāng)約法最關風化,務各力行”,意思是鄉(xiāng)約意義重大,大家要力行。明代耿定向說“導俗維風,莫善于鄉(xiāng)約”,建設與維護好的鄉(xiāng)風民俗,沒有比制訂與踐行鄉(xiāng)約更好的了。清代牛兆濂說“鄉(xiāng)約為善俗之要”??梢?,我們要想有好的風俗一定要從基層扎扎實實做起。
當代仍需要移風易俗
中國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不同,如果我們把自己拋棄了,那我們作為中國人存在的理由就沒有了,因為民族、國家是通過文化來分別的。所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中華有很多民族,這么多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里互相學習、互相影響,我們可以不斷地把中國文化豐富起來?!爸挥忻褡宓模攀鞘澜绲摹?,如此,我們中國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百花園里的一朵,才能不斷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社會的進步是在不斷地移風易俗,舊的風俗推倒了,可能還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今天,我們的移風易俗還有沒有空間?我認為肯定有。
比如說,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追星。其實我也追星,追星沒有錯,像我這樣年齡的人很多看過王鐵成演的周恩來,我對這個演員有崇敬之心,因為他在生活里面律己甚嚴,本身就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他非常敬業(yè),為了演好晚年得了癌癥的周恩來,他節(jié)食幾個月,體重下降幾十斤,這就是犧牲精神,這樣的演員當然值得我們?nèi)プ?。問題是現(xiàn)在年輕人追小鮮肉,追的是他們浮華的生活。
我有一次坐飛機,鄰國的一個演員也在這架飛機上,有的追星族專門買了頭等艙的票,就是為了要跟他挨在一起,飛機飛到上海以后,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像迎接圣賢一樣在那里呼喊、奔走。這里沒有正確的價值判斷,有些大咖演員演一個戲可以找十幾個替身,臺詞都不要說,只要“1234567”就能掙巨額的酬金,一旦追慕這類大咖的人多了,成為一種風俗了,勢必會影響年輕一代的成長,影響社會的發(fā)展。
類似的問題還有不少,怎么解決,我希望大家一起來思考,怎么樣能造就一個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嶄新的風俗。
(總公司辦公室轉載,作者: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經(jīng)學研究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