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位武林高手說過:“我不怕練一萬種招式的人,只怕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弊鍪虑椴辉谟诙?而在于專注,在于精。古語說:少則得,多則惑。一個人的時間、能力、資源是有限的,想要樣樣都精、門門都通,往往一事無成。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一件事情上,就好比照相機的成像,只有調(diào)整好焦距,專注于那個焦點,圖像才是清晰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睜著大眼卻什么也看不見?!彼自捳f:“一只手拿五條黃鱔,到頭來只會一條也拿不住?!边x準(zhǔn)一只動物并一直緊追,是非洲豹在殘酷的動物世界中的生存之道,因為它們清楚,每次只盯著一個目標(biāo),比同時盯著幾個目標(biāo)更容易成功。美國“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在對一百多位成功人士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成功人士都具有長期或在一段時期專注于一件事情的特質(zhì)?!拔┚┮弧薄澳坎荒軆梢暥?耳不能兩聽而聰”,都告誡我們要把心思安定下來,一心一意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會像庖丁解牛那樣游刃有余。你專注的程度決定了收獲的程度,越專注,收獲就越多。 俗話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許多人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對什么事都只維持三分鐘熱度,恨不得在一天之內(nèi)就完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結(jié)果往往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古人早就說過:“手藝門門會,床上無絮被”。一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把寶貴的精力無謂地分散在許多事情上。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差別,或事業(yè)成功或碌碌無為,或獨樹一幟或述而不作,都是差在專注的力量不夠。 專注,要有目標(biāo),正如打靶首先要知道靶點在哪兒一樣。目標(biāo)是行動的指南,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在哪里靠岸,加油又有什么用?哈佛大學(xué)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guān)于目標(biāo)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diào)查。對象是一群智力、閱歷、環(huán)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27%的人沒有目標(biāo),60%的人目標(biāo)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biāo),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biāo)。25年的跟蹤研究結(jié)果是,那些3%的人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 美國加里·凱勒和杰·帕帕森合著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用輕松的文風(fēng)講述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只有找到當(dāng)下最重要的目標(biāo),專心致志地去完成,才能獲得成功。沒有目標(biāo)的人就像河中的漂浮物,隨波逐流,漂到哪里是哪里,其生活將是凌亂無序,慵懶茍且。但人生的舞臺充滿奧妙,目標(biāo)是多樣的,有的并不清晰,有的還充滿著迷惑性,人們常常在選擇的岔路口不知所措。一個人之所以平庸,不是因為他們才干不夠,而是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對的目標(biāo)是很難的,有時還要經(jīng)歷一次次的失敗和磨難。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但是一旦找準(zhǔn)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渴望、最感興趣的目標(biāo),就會激起無限的動力和激情,別人眼中枯燥、無趣的歷程,便會成為時時給我們驚喜的旅程。 專注于一件事,看似簡單,其實是對毅力與恒心的考驗。為什么很多人面對困境和挫折,敗下陣來?原因就是缺乏和生活死磕的勇氣,缺乏專注的力量,缺乏鍥而不舍的精神。有一句俗語說得好,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只有兩種,一種是蒼鷹,一種是蝸牛。蒼鷹之所以能夠到達是因為它們擁有健壯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蝸牛能夠爬上去靠的就是它的韌勁和專注。小小的水滴,力量看似很小,但是日積月累,卻能把石頭滴穿?!笆昴ヒ粍Α薄袄K鋸木斷”“鐵杵磨成針”也都是專注的結(jié)果。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睂W⒏枰环N浸泡精神,像個傻子一樣,偏執(zhí)地長期沉醉在某個領(lǐng)域。哪怕是很單調(diào)、很平常、很簡單的一件事,只要把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用心用情堅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人。這種浸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種“熬”,有的時候甚至還是“煎熬”,熬過來了,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公司辦公室轉(zhuǎn)自《齊魯晚報》,作者:王玉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