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他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驢在屋子里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fā)經(jīng)西域前往印度取經(jīng)。 17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jīng)回長安,它重新見到了驢子朋友,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jīng)歷,那些神活般的境界,使驢子聽了大為驚異,高聳如云的山嶺,浩瀚無邊的沙漠,熱海的波瀾,驢子驚嘆道:“你有那么多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想也不敢想”,“其實,”老馬說,“我們跨越的距離使大體相符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過,不同的是,我有一個遙遠的目標,而你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 其一,有沒有目標的問題。馬,志高存遠,有目標,“跟對了人”,在菩薩的度化下協(xié)助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功德無量,碩果累累,“自己也修成了正身”,不僅領略了路上的風景,積累了很多寶貴經(jīng)驗,通過歷練自己實力功力倍增,受到人們的尊敬。而那頭驢,每天不停的走,被用布蒙著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沒有長進,更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直到老到死,了結此生。就像職場上很多人,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像吹笛子的“東郭先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作為員工不僅要堅守崗位“低頭拉車”,更要學會“抬頭看路”,不斷為自己設定目標,不斷成長進步,與企業(yè)共同發(fā)展。 其二,不少企業(yè)的老板也給員工“蒙上了眼布”,甚至奴化、“愚化”員工,不讓員工與外面接觸,不讓參加外面的培訓,每天給員工洗腦,灌輸自己的那一套東西,“讓員工像驢一樣低著頭拉磨”工作,以最低報酬獲得最大的回報。 作為開明的領導必須有全新的理念,讓員工與企業(yè)共同成長,為員工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置各個階段晉級目標,提供培訓機會和平臺,讓員工迅速提升,在平臺上施展才華,為企業(yè)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獲得社會和別人的承認,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過有意義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