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手握人生的釣竿,魚兒會自動上釣。殊不知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都需要長期用心精耕,才能累積到像老人的「釣技」。 「位子」是虛的,「能力」是實的 有位年輕人到Career來尋求職涯諮商,他在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擔任副理職位約3年,最近打算離職,原因是公司最近公布的升遷名單沒有他,他認為部門經理的位子應該是他的,為何副總沒提拔他,因此他很沮喪。 我問了他幾個問題,包括: 1、是否提前完成年度工作進度或業(yè)績進度? 2、每年為公司培訓多少人? 3、對部門未來的規(guī)劃與遠景為何? 面對我提出的這3個問題,他臉部的表情變得沒有自信,回答的內容也平淡無奇。也許他真的有企圖心想坐上經理的位子,為公司打拼一番,但是有心打拚的人,不該只想到經理的「位子」,而應該想的是如何能順理成章,帶著大家的祝福坐上寶座,這才是有尊嚴的升官技巧。 于是我告訴他:勉強爭來的位子坐不久,爭到面子,失去里子,只會搞壞與主管的關系,不如先扎實地規(guī)劃并執(zhí)行我問的那3個問題,那才是邁向主管之路的重要基石。經過我的提示,這位年青人恍然大悟,自認主管功力尚不足,有待磨練,最后決定不離職了。由這個案例,讓我想到網絡上的一個小故事: 釣竿與釣技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這小孩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么?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你手中的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一般人沒有仔細思考,一定會說這小孩好聰明。其實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可能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這個故事給大家的啟示是: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手握了人生的釣竿,魚兒自動會上釣,凡事皆順遂。像職員看主管或老板,以為只要坐上主管或老板的位子,就有享用不盡的權利滋味與源源不絕的財富,結果是事與愿違。 無形的「釣技」才是核心競爭力 在臺灣我們一直沾沾自喜看到中小企業(yè)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從日本人眼中,看到的是臺灣想當老板或主管的人太多,有專業(yè)的人卻太少,所以臺灣不管高科技的關鍵技術或服務業(yè)的貼心精神,都還差日本一大截,因為我們許多人跟故事中的小孩一樣,只看到表面有形的「釣竿」(主管位子),而忽略了無形的專業(yè)「釣技」(管理能力)。尤其網絡當紅時,許多30歲不到的CEO、COO或CTO,皆因「磨練不足」或「缺乏管理經驗」,造成網絡公司大量關閉,自己的主管寶座也消失了。網絡族有時重視自己的名片title,遠甚于自己的專業(yè)或管理能力,最后連自己的title也泡沫化了。 在日本不管從事任何工作,各行各業(yè)的專家最常教育新人的一句話是:「桃子、柿子要種三年才會開花,專業(yè)最少要學八年」。像釣竿這樣的工具很容易到手,甚至有錢就可以買到,但技術不容易學,甚至無法買。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都需要長期用心精耕才能累積到像上述老人的「釣技」。一技在手,身價非凡?。ㄕ浴吨腥司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