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今年40歲,總是纏著我,要我給他在單位介紹一個工作崗位。我去年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沒想到他嫌辛苦,辭職了。今年在別的地方上班后,才干了半年,嫌這個崗位比原先的工作更辛苦,又想干回原來的工作。我對他說:“單位不是你自家的‘菜園’,想出想進這么隨意。你怕辛苦辭職不干,離職資料還在我那兒存著,現(xiàn)在想進就能隨便進來?” 一個人吃過苦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份工作,可能才會倍加在意和珍惜,別人給他介紹的,來得太輕松,他放棄時也會隨意。尤其是一個人不能吃苦,工作拈輕怕重,無論在什么崗位上,肯定都無法長期干下去,甚至出現(xiàn)出工不出力、疲于應付、消極對待等問題,有可能成為瀆職失責、發(fā)生事故的引線。我不愿再幫忙,朋友說我“不給面子”,但我覺得在這件事上“不給面子”比“給面子”更恰當些。等到他在崗位上出現(xiàn)職業(yè)懈怠、惹出麻煩再去埋怨、后悔、自責,豈不害人誤己?不單友情維系不下去,還可能給自己惹一身麻煩
后來,這個朋友自己費了很大的勁兒才找到新的工作,變得認真專注起來,再不敢怕苦怕累。如此看來,我的“不幫”反而是“幫忙”,逼他去檢討自己“怕吃苦”的問題,重拾吃苦耐勞認真的美德。 其實,一個人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不會是輕松的,如果吃不了苦,很難全心融入工作中,也不愿持之以恒,如此不單學不到工作技能和經驗方法,而且連自食其力都未必能實現(xiàn),自然也難有苦盡甘來的喜悅。 “吃苦”是一種樸素向上的美德,不單是一個人意志力和毅力恒心的體現(xiàn),還是一種必備的行動力和做事本領。一個人能吃苦、不怕吃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彰顯和精神升華的投映,還是積勢蓄能、干好事業(yè)的基礎和前提。 吃苦能成就一個人的前途。在相同的背景、資質、學識、能力、條件下,一個人如果有“能吃苦”的品質,無疑比別人更有潛力和競爭力,整體素質更勝一籌。能吃苦的人,往往勤奮、認真、努力、堅強、自律,這些品質都是成功的助力,由此看來,能吃苦也是一個人的“軟實力”,是“后發(fā)優(yōu)勢”中靠前的核心優(yōu)勢。我們要自覺培養(yǎng)吃苦意識,磨煉自己,在事業(yè)中甘于吃苦,不怕吃苦,如果還能加上不怕吃虧,心懷大格局,那么,最終的成功會特別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