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在服務客戶時與該公司的老板一起吃飯,席間他跟我說了他們公司最近的狀況,畢竟是客戶,起初我只當成是聽聽他們公司的狀況,了解一下有什么幫的上忙的地方,但聽著他愈講愈生氣,我才覺得,應該以一個專業(yè)經(jīng)理人的身份跟他進行溝通。 黃董:“我們公司要導入系統(tǒng),為的就是要改善營運的狀況,讓流程跑更快,效率更好。我早就在高階主管會議中說過是勢在必行,但最近我常聽到有幾個主管在私底下說這是個錯誤決定,然后不太愿意配合你們的需求訪談,當初我一氣之下,本來想把這幾個人調(diào)職或干脆開除掉?!?/span> 我:“其實多虧他們,讓我們看到一些之前訪談沒有看到的問題,我們這次的導入相信會更順利,他們目前對項目的信心還不太夠,但我相信他們是貴公司的好員工。” 黃董:“你別說這些好聽話,他們怎么會是好員工,抱怨東抱怨西的?!?/span> 我:“呵呵,這真的不是好聽話,他們的抱怨只是點出問題,只要我們正視他們提出的問題,一來可以看到未知的問題,二來也給我們機會去給他們建立信心,這對我們或對您都是好事。想想,如果他們不講,我們做到一半才發(fā)現(xiàn)有問題,或者他們一直旁觀,等著我們犯錯才來放馬后炮,那我們要多花多少時間跟人力才能補救,有時項目甚至會因此而失敗了。” 沉吟了一會,黃董接著說:“你說的有點道理,但如果他們知道有問題,那可以點出問題然后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是在那邊哎哎叫?!?/span> 聽完這句話,我打趣的說:“哈哈哈,如果都給他們解決了,那我們管理者還有飯吃嗎?” “我們對員工的要求都很高,但有時候有些員工是有經(jīng)驗或能力看到問題,點出問題,但他自己不見得能解決此問題,或者我們沒有給他機會來提出他的解決方法,黃董您應該要很珍惜這樣的員工,因為他們愿意‘說出來’,愿意說,代表還在意公司,還在意工作,如果他們看到了問題,但都不愿意說,做個旁觀者,看看公司什么時候會出事,那豈不是更糟糕嗎?” 黃董:“我聽懂你的意思,我再找時間跟這幾個主管聊聊,聽聽他們的想法。” 其實上述的案例并不是個案,很多老板或主管,非常不喜歡愛抱怨而不去解決問題的員工,但在多年的管理經(jīng)驗中,我認為處理員工的抱怨,是一家公司能否進步的關鍵之一。負面的看,它叫抱怨,正面的看,叫解決問題。有些員工,每天在公司做事,但卻不曾去思考工作上的問題,這種人我稱之為“不知不覺者”,他們每天依著規(guī)矩做事,一點都不認為工作流程、環(huán)境、分工、產(chǎn)品或者策略有什么問題,主管交待做就是了。 第二種人我稱之為“旁觀者”,他們會發(fā)現(xiàn)問題,但不會跟別人說,只是靜靜的看著問題存在,等著別人來解決它。 第三種人就是“問題提出者”,他們除了發(fā)現(xiàn)問題外,同時也會把這個問題在會議中,工作時跟別人講,甚至會直接跟老板說這個問題應該要被解決,這種人時常會被當成頭痛人物,或者是被歸類為愛抱怨的人,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都太過污名化了,因為能找出問題的人,本來就不見得是能解決問題的人,相對的,能解決問題的人,也不見得是能看到問題的人,兩種人對公司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種人就是“問題解決者”,他們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也能帶領大家一同解決問題,這種人常常被稱為專家或英雄。 如果公司或團隊里有人總是提出問題,別急著把他當成問題員工看待,而該好好了解他們抱怨的事情,若這是因為他在意這份工作,在意這家公司才會提出他的問題,即便他無法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你都該感謝他,因為他讓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問題,帶你更深入第一線的狀況。我們都期望員工能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但我認為這樣的員工可遇不可求,比較合理的期望是有員工愿意提出問題,然后有員工能解決這個問題。 到現(xiàn)在我與member在做面談時,我還是會跟對方聊聊他在工作上有沒有碰到什么問題,對于公司的運作有沒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或不滿意的,有些member會跟我反應一些問題,我也會問問他有沒有什么解決方案,有時member會很老實的跟我說,他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我并不介意,這時我就會跟他說說我的想法,或者現(xiàn)況為什么是這樣子,因為這是一個解決他心中疑惑的的好機會,如果提出問題時他有具體的解決方案就更好了,那我們就能一起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并來解決它。另外有些member在跟我面談時,則會跟我說他覺得目前沒有什么問題,一切都很好,但當我提出我看到的問題時,他卻能給我很好的建議,他沒問題,但他能解決問題。 這是個公司的小縮影,但我們就能看到,有些人是可以點出問題,但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而有些人則沒看到問題,但當你跟他提出問題時,他卻能幫你有效的解決此問題。會抱怨, 會提出問題的,才是好員工。(孫云載于《管理學家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