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有一種鼠兔科動物,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態(tài)又很像老鼠,故而叫鼠兔。它們除了覓食、睡覺、繁殖,大部分時間都在挖洞,以致在高原的山坡上,鼠兔的洞穴星羅棋布。 鼠兔為什么不遺余力挖了這么多洞穴,而且四通八達、結構復雜?可以理解,因為它們體型較小,肉質鮮嫩,是這里任何一種食肉動物的菜譜上都少不了的美食。所以,只有多挖洞,多些藏身之處,才是最有效的御敵措施。 按說,自己的領地神圣不可侵犯,可奇怪的是,鼠兔千辛萬苦挖的洞穴卻同時居住著一種體長只有十幾厘米的小鳥——白腰雪雀。 原來,每當鼠兔出洞覓食的時候,白腰雪雀總是站在高處為它們站崗放哨,一旦發(fā)現危險來臨,就高聲鳴叫報警。聽到警報聲,鼠兔立馬停止覓食,抱頭鼠竄,回到洞里,免得成為人家的盤中餐。 因此,作為回報,鼠兔無償給白腰雪雀提供住房,并且與它們相安無事,和諧相處。 可見,鼠兔與白腰雪雀這兩種高原上最弱勢的群體,之所以能在弱肉強食的環(huán)境里生生不息,不僅得益于它們懂得防御,更得益于它們善于合作。別看它們都是弱者,可弱弱聯合,抵御強者也不是沒有可能。(總公司辦公室摘錄)
|